主题: [转贴]闲话《凤阳花鼓》

  • 吴钩
楼主回复
  • 阅读:1491
  • 回复:3
  • 发表于:2012/7/23 22:12:30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滁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近读雷广敬先生《集云堂诗选》,内有几首凤阳曲,读后深有感触同时也勾起笔者对凤阳花鼓这一滁州民间艺术的回忆,印象中当年的凤阳花鼓是就是讨饭的小调,一般姑嫂二人沿街卖唱,一人击鼓,一人敲小锣,边舞边唱,开口一般就是“说凤阳,到凤阳,十年倒有九年荒……”也有像马三立的相声中所描述的,到店家门口唱吉祥词,讨两个赏钱。等我长大了后,已经基本上听不到凤阳花鼓的曲子了。

只是后来读了点书,又听老辈门的叙述才对凤阳花鼓有点了解。凤阳花鼓,又称"花鼓小锣"、"双条鼓",是"凤阳三花"(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

凤阳花鼓的演唱曲调本来就是民歌中的小调,有专家认为它源于农民自编自娱的秧歌。据曹心泉所记述的《花鼓》载,起初它并不唱"说凤阳,道凤阳......",而是唱:
  正月采花花未开,二月采花花正开,
  三月采花花缭乱,四月芒种把秧栽,
  五月龙舟才下水,六月扇子上瑶台,......
    
所唱的内容全是用农民的语言描述的农民的生活。与《帝乡记略》所记载的"泗洲(明代属凤阳府)插秧之时,远乡男女,击壤互歌"相对照,可以看出,凤阳花鼓原来就是秧歌。这种民间歌舞,到明代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
  凤阳是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的发展与传播,不可否认与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密切的关系。明史中有记载,明初,朱元璋在凤阳建中都,造皇陵,把江南的苏、松、杭、嘉、湖一带的地主、富民十四万户迁到凤阳、定远及今日的肥东、长丰一带落户,规定逃归者杀头。中国人的智慧就是够用,这些人虽然不敢公开回到原籍,到了冬季农闲就伪装成乞丐,以逃荒为名,成群结队,男女老幼,散入江南诸州县乞食,到家扫墓探亲,第二年二三月间又回到凤阳。沿途就靠卖唱乞食为生。所以,当时的凤阳花鼓唱的是"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原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了。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元璋家里很穷,幼年在凤阳靠替地主家放牛、以后出家为僧度日,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锦衣还乡,为祖上修皇陵,家乡人也对他寄以希望,乡里击鼓而歌的迎接他,并问以后的日子怎样过,朱元璋说你们以后还不是唱着过。但后来,朱元璋给凤阳人民带来的却是灾难,人们不得不离乡背井,乞讨为生。据说凤阳人敲着花鼓去要饭,就是对朱元璋的一种嘲弄。有一首凤阳花鼓词云"白云千里过长江,花鼓三通唱凤阳。凤阳自出朱皇帝,山川枯槁无灵气","妾生爱好只自怜,怀抱琵琶不值钱;唱花鼓,过黄河,泪花更比浪花多"。总之,凤阳花鼓是劳动人民用血泪凝成的艺术。
  凤阳花鼓随着凤阳外逃人群广为流传。到明中叶,凤阳花鼓就在江浙一带流传。明末,凤阳花鼓已流传到黄河以北,乃至全国各地。清初著名戏曲家孔尚任写道,“凤阳少女踏春归,踏到平阳胜故乡。舞袖弓腰都未忌,街西勾断路人肠”。袁启旭在诗中描绘了当时凤阳花鼓演出时受到群众欢迎的盛况,“秧歌初试内家装,小鼓花腔唱凤阳;如蚁游人拦不住,纷纷挤过蹴逑场”。清末,有的艺人漂洋过海,把凤阳花鼓传到了东南亚一带。  
  

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以及文人们的艺术加工,凤阳花鼓乐曲相当丰富,有《凤阳调》、《要饭歌》、《嫌贫爱富》、《十杯酒》、《十劝郎》等一百多种,风格各有不同。凤阳花鼓在流传过程中,也不断从其他艺术形式中吸取了许多有益的营养,同时,它也被汉剧、徽剧、昆曲、楚剧等多种戏曲所吸收,以不同形式广泛流传。例如黄梅戏《瞧相》的妇人就唱"奴本凤阳人,看相到如今。丈夫在家望,望奴转回程"。皖南花鼓戏《瞧相》的妇人则唱"家住凤阳河,洗脸不梳头"。淮剧传统剧目《大过关》与扬剧传统剧目《过花关》都是描写凤阳人姑嫂在流亡途中过关唱曲的经过,不过没有打花鼓罢了。
     
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凤阳人民也不再离乡讨饭,也就很少看到凤阳花鼓这种艺术形式,据说在凤阳当地逢年过节,还有自发的花鼓表演,但基本上不出凤阳城了。不过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文艺工作者对凤阳花鼓艺术进行了整理、提高,把它作为独立的民间舞蹈搬上舞台。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下里巴人转身成了阳春白雪。至于凤阳花鼓今后的发展,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不过笔者认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被总理誉为"东方芭蕾"的凤阳花鼓不会成为博物馆中的摆设,一定会迎来更加璀璨的春天。

最后用雷先生的一首《凤阳曲》作为结束语。

腰跨花鼓出凤阳, 随郎卖唱走四方。

花鼓咚咚声凄楚, 千里漂泊无寒暑。

江南月比江北圆, 故乡水比他乡甜。

唱花鼓,泪海中,

故乡遥遥隔千里, 举头何处是情人。



  
  • 温柔小生
实名认证会员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2/7/23 22:19:44
  • 来自:安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凤阳花鼓》滁州人的情结。
摄影-细节决定一切
  
  • 骏马奔腾
实名认证会员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2/7/24 7:16:56
  • 来自:安徽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凤阳花鼓、朱元璋、小岗村都是滁州的骄傲!
朴实无华、开卷供友!
  
  • 芳韵
实名认证会员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2/7/24 11:26:40
  • 来自:安徽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知怎搞滴,每次听凤阳花鼓,都觉得可伶兮兮的。要饭乞讨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