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一季度滁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领跑全省

  • 王劳斯
楼主回复
  • 阅读:7214
  • 回复:0
  • 发表于:2023/4/21 10:31:57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滁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暮春时节,放眼皖东大地,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重点工程如火如荼,一座座工厂机器轰鸣……踏着春天的脚步,滁州这片天赋魅力的板块活力迸发,击打出奋进崛起的强劲节拍。

去年以来,滁州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稳投资为重点,以抓项目为支撑,用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继续领跑全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欣欣向荣的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媒体记者计成军摄



提升有效投资 增强发展动能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投资这驾“马车”的“马力”十足,可以增加有效供给,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滁州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创新“双招双引”打法战法,用重大项目增量做大经济体量、提升发展质量。“十三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8609.5亿元,年均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带来了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2000亿、3000亿2个千亿元台阶。

去年以来,滁州市深入实施“双招双引”质量突破年、有效投资攻坚年行动,抓实项目“谋、引、落、转”全过程,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虎口夺食拼抢项目,争分夺秒建设项目,打出“双招双引”新攻势。2022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78个,天合储能、亿晶光电、旭和新能源等8个百亿元项目签约落地,在全省率先实现百亿项目县域全覆盖。全市新开工亿元项目430个,其中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3个;新投产亿元项目320个,其中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5个,累计到位资金532.7亿元。力神动力电池、捷泰电池片等一批重大项目快开工、快投产。

今年1月29日,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开高规格的“新春第一会”,会上集中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1个、国家级领军人才项目10个,总投资超530亿元。当天,滁州市还在滁州经开区举行了全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98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895亿元,吹响了持续推进“一改两为”、强力攻坚“双招双引”的冲锋号角。一季度,全市新招引亿元项目161个、总投资近千亿元,其中80亿元以上项目4个;参加省集中开工项目数、总投资额、年度投资额分别居全省第2、第3、第3位。

滁州市深入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围绕“延链、补链、强链”,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加快“千亿技改、千企升级”步伐,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改造,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新产业培育壮大,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73.6%,高于全省5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投资,既不能搞‘大水漫灌’,也不能搞低效投资、过度投资,而应以更加高效、优质、精准的投资,提高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率。”市发改委总工程师朱震说。依托有效投资的导向与拉动,滁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3:50.1:41.6。通过工业投资的支撑,工业经济发展更快了;通过民间投资领域的拓宽,民营经济活力更足了。202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610亿元,同比增长5.5%,经济总量稳坐“安徽第三城”,增速全省第一。

抢占风口投资 加快产业集聚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滁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十大新兴产业的部署要求,完善链长制和“双招双引”专班推进机制,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投资”和“赛马”激励机制,实施重点项目分级清单化管理,加大重大项目协调调度力度,以精准有效的投资助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努力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千帆竞发、虎口夺食的区域竞争下,滁州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光伏、半导体、汽车、新能源电池、医疗器械、智能家电、新型化工、食品等八大产业链链长制,实行“一套班子、一只基金、一个协会、一个研发平台”的模式,加快编制八大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开展“党建聚链 助企发展”行动,在全省率先建立八大产业链党委,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多链协同。先后举办中国国际涂料大会、光伏行业大会、先进电子材料大会,围绕八大产业链不断补链壮链强链,招引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牵引力带动力强的项目。仅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滁州)光伏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期间,就有16个光伏制造项目落地,总投资达1017亿元。




安徽亚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全媒体记者卢志永摄



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近年来,面对光伏产业这一新“风口”,滁州抢抓“双碳”机遇,利用资源禀赋,通过产业链招商加快产业集聚,先后招引隆基、东方日升、福莱特、亚玛顿、晶科、福斯特、阳光电源、捷泰等光伏产业头部企业落户,构建起日趋完整的产业链,去年产值达873亿元,连续两年增长超100%。其中光伏组件、光伏玻璃产能分别占全国11%、21%,占全省60%以上,正全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安徽英发德盛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全媒体记者卢志永摄



走进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启动区内挖掘机挥舞长臂,工程车来回穿梭;厂房内,工人们争分夺秒、抓紧生产……到处是一派加快建设、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一期去年2月8日签约,2月15日开工,6月30日投产,从破土动工到投产仅用了140天,刷新了行业速度。二期今年1月份投产,两期整体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近230亿元。”捷泰公司负责人王海超说,政府的投资政策、优良的营商环境、优越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链条,都是企业落户滁州的因素。“目前滁州隆基的产能为20GW,占到集团总产能的40%,成为除总部之外最大的基地。”隆基乐叶滁州基地副总经理陆顺书表示,从发展态势来看,如今滁州的光伏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也直接印证了企业当时落户滁州的正确性与前瞻性。

在中国光伏产业的版图上,滁州板块异军突起、引人注目。光伏产业的腾飞是滁州市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和平台思维,培育龙头、招大引强,从无到有,有中做优,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生动写照。

着眼长效投资 完善基础设施

日前,记者在滁宁城际铁路滁州高铁站施工现场看到,建设者们正在进行装饰装修作业,从年初完成热滑试验,到3月21日滁州段一期、二期工程通过验收,总投资约180亿元的滁宁城际铁路通车运营进入倒计时。




航拍滁宁城际铁路相官车辆段。 全媒体记者计成军摄



滁州着眼长效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十三五”时期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8.6%,高于全部投资4.6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其中,累计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35.11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06倍。滁州市大力推进与长三角的交通对接,沪渝蓉高铁开工建设,宁淮、合新等铁路、宁洛“四改八”、滁合、来六、明巢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汊河大桥全幅通车,通用机场、航道港口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47公里,位居全省第一,与沪苏浙形成了8条高铁轻轨、12条高速公路、9条水运航道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和民生改善,滁州市实施大规模城乡建设。2018年以来,滁州市、县两级主城区完成投资超2500亿元,实施重点城建项目超2200个,建成区面积从231平方公里扩展到2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1.9%提升至62.5%,较2008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去年以来,滁州市以城市更新行动国家试点为契机,滁城市政公用设施投资超百亿元。滁州大道、龙兴路、紫薇路下穿、菱溪路上跨等一批道路联通工程建成,奥体中心、滁州中学新校区等一批惠及民生项目投用,龙蟠河公园三期、涧北公园、北大街改造等一批改善环境项目完工。

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让滁州的城乡出行更便捷、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完善、生活更宜居,彰显了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公共服务提升的乘数效应。朱震说,“目前滁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以重点区块的填平补齐为主,不搞大拆大建,重点进行城市更新、微改造和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改善。”

百舸竞发勇担当,中流击水敢为先。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滁州市将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干”的决心,保持“拼”的劲头,下足“实”的功夫,紧盯“双招双引”主战场,聚力抓投资、全力拼经济,努力创造出色、出彩、出众的一流业绩,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
哈哈哈哈哈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