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批评孩子的四个大忌,第三个最容易中招

  • 儒林外国语学校
楼主回复
  • 阅读:246
  • 回复:0
  • 发表于:2022/1/6 9:10:43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滁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刷微博看到一个哭笑不得的视频。

一位麻麻一开始信誓旦旦说要做一个温柔的好妈妈。

没想到两个娃一个接一个地来捣乱,场面一度不可控。

最后,麻麻的表情逐渐从平静到生无可恋。

这何尝不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啊,“娃虐我千百遍,还要我待他如初恋”,妈妈们的情绪这一天天也是起起伏伏,七上八下。

我们都立志做个温柔而坚定的妈妈,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强忍着不发脾气吧,自己攒一肚子火,发脾气吧,又怕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妈妈们的思想斗争一刻也未停下来过。

不过,发火也是分段位的,不合时宜的批评,会加剧对孩子的伤害程度,激化更深的矛盾。

如果我们能在这4个时刻控制好情绪,不去指责批评孩子,很多问题不仅会不攻自破,教育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哦。

1

不要一大早批评孩子

咱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是一天的开端,意味着新的开始。

我们也常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如果一大早因为一件糟心事儿,弄得心情很糟糕,那这一天的心情都很低落。

如果孩子一大早就得到一个否定,几句批评,他一整天的自我评价都偏向于负面消极。

一次早上在电梯遇到一位妈妈,对着儿子大声的嘶吼,原来是孩子起床磨蹭,出门慢悠悠,她实在忍不了了。

从指责孩子一早上的行为,再到自己上班的辛苦,痛骂孩子不争气,短短几分钟,妈妈连珠炮的责怪,给人一股难以招架的压迫感。

再看孩子,低着头不敢看妈妈,用衣服袖口轻轻抹着泪,妈妈早上的负面情绪,就这样如电流般传递到了孩子那里。

孩子既要处理当下的情绪,还要面对学校的课业负担,如果处理不好,听课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大受影响。

孩子这一天大概率也是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说实话,要忍住一大早不批评孩子的念头,也不是件容易事儿。

因为早上潜伏着太多想发火的因素,比如孩子起床磨蹭,不好好刷牙,吃饭等等,又因为早上时间很急,要处理的事情多,我们很容易分身乏术,火气自然也更容易被触发。

这就特别考验父母的承受力和忍耐力。

有位女孩说起自己小时候迟到的一段经历,她那个时候就是一边小跑一边哭。

没想到突然看到妈妈借了一辆老式自行车,穿着睡衣,在后面喊她,她说这一刻妈妈就是自己的光,就算接下来迟到会受到惩罚,但有妈妈陪着就一点都不害怕。

同样是害怕上课迟到,高情商的妈妈愿意跟孩子站在一起,去尽可能找办法解决眼下的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去打败孩子。

与其干着急上火,还不如每天早起一会,提前跟孩子讲好迟到的利弊和后果,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这样大家都轻松。

一个早上的清净和温柔,能够撑起一整天的晴朗。

我们自然也希望孩子,每天都能元气满满的去接受新的知识和挑战。

2

餐桌上不批评

吃饭作为人生头等大事,餐桌上的时光应该是其乐融融,温馨又幸福的。

之前听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好好吃饭是对食物最起码的尊重,吃饭除了填饱肚子,也能维系亲密情感。

如此惬意放松的时间,如果逮着孩子一顿批评,多煞风景。

吃饭时不指责,批评孩子,也是父母要修炼的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我们要随时按捺住吃饭时,对孩子指指点点的冲动。

微博有位网友提到小时候就餐不愉快的日子,依然耿耿于怀,字里行间令人心疼。

她说:

“一家子最集中的时候,就是吃饭的时候,那个时候大人也只有吃饭才得空闲嘴几句,饭桌就成了挨批评的第一线。

无论是真闯祸还是被曲解,反正心里就是一阵子发酸的委屈。

一边发犟地板着一张脸一句话也没的回,一边嗓子眼跟堵了块陈年老醋里酿泡十年的石头一样,塞进去的饭菜全然无味。眼睛里还雨珠大小地整颗整颗掉眼泪。

这样吃完一顿饭,真是难过得紧。”

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小时候餐桌上难受的记忆碎片,会操纵一个人的情绪很多年。

所以,吃饭时父母要多发动倾听的本领,多聊一些投机的话题,让孩子开开心心的吃饭,这比什么都重要。

有位朋友说自己的家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因任何理由让孩子在餐桌上流泪。

剑拔弩张的关系,伤害的都是自己最亲的人。

亲子教育家尹建莉也说过:

“吃饭时间往往交流比较多,大家坐在一起放松地吃饭、说话,这每个细节都是教育。即使什么都不说,有爱在流动,孩子就已经受教了。把餐桌搞成教训孩子的地方,是最让孩子反感的事。”

是啊,心平气和,如沐春风的谈话本身,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了。

前几天还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研究,说吃饭时不开心更容易长胖,看来情绪为我们的健康操碎了心,好情绪就意味着好身体。

吃饭时就好好享受食物的美味,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有什么要紧的事,都等过后再去理会。

当孩子长大后,回忆里都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场景,又治愈又温暖。

3

当众不批评

我们常说一句话: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

一个人的短处是他极力去避免的,一个人的脸也是一个人的门面。

在公开的场合不去揭露孩子的痛处,给孩子留面子,也是父母最需要修炼的功课。

前些天,一段孩子哭求爸爸别在校门口数落自己的视频,引起热议。

孩子再小也要面子,他也有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这位爸爸在校门口揭孩子的短,被同学听见,孩子的心理难免不是滋味。

而且小朋友还教爸爸要换位思考,如果在爸爸上班路上,孩子数落爸爸的不是,爸爸肯定也会难受吧。

男孩有理有据的辩解,真的给我们提了醒,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小心呵护。

而且当众的批评,只会给孩子带来难堪和无助,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恨意。

至于你当时说的道理,孩子一个也记不住,那个时候,孩子只想逃离,并不想接受任何建议。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

当众嘲讽奚落,刁难孩子,无异于在全面摧毁孩子的自尊。

还记得这样一个新闻,一位爸爸因为儿子内向,也不听话,就跟孩子不断置气,光是批评还不够,还故意把孩子扔在了车站,然后自己走了。

多亏了民警及时发现,孩子才找回了家,这位爸爸竟然说为了逼孩子练胆,逼孩子开口跟人说话,才这样做。

孩子万一遇到危险该怎么办呢,这位爸爸的心也太大了。

有没有想过,孩子当时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多么的困窘和难堪?

孩子本来就性格内向,内心敏感,这样粗暴的教育,让孩子的自尊又一次备受打击。

有的父母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越是当着众人的面教训孩子,孩子越能长记性,越能知耻而后勇。

实际上,当孩子情绪都面临崩溃的时候,如何听进去道理?

画家几米说: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当众让孩子出丑,教育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增加孩子的叛逆和对抗性。

而背后教子,给孩子留余地,孩子则会因为感激父母,而变得乐意接纳意见,自觉去改正自己的过错。

4

孩子畏惧时不批评

如果孩子因为害怕一件事,而不敢去做,这个时候最怕父母的批评,他们最需要父母给予勇气和力量。

有一次去医院碰到一位爸爸带着儿子打疫苗,小孩子嘛,害怕打针就一直抗拒,哇哇哭了起来。

这位爸爸脾气比较急躁,对着孩子大声咆哮,又是打又是骂,嘴里不停的威胁孩子,嗡嗡的吵得脑袋疼。

医护人员在一旁好言相劝,才缓和了下来。

打疫苗期间,对孩子,对家长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孩子为什么会哭会闹呢,无非就是对于打针的恐惧,对于未知的一种害怕,让他们特别没有安全感。

就只能通过哭来发泄情绪了,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可以抱抱孩子,或者跟孩子说些打气的话,都有助于帮孩子稳定情绪。

面对孩子的哭闹,有位爸爸拿着故事书,给孩子讲故事,用这种方式转移孩子的畏惧心理,还有的妈妈给孩子带了些零食和糖果等,相信这些都是很好的缓解情绪的方式。

而站在大人的角度,不考虑孩子的真实感受,随意指责孩子不勇敢,不听话的父母,实在是雪上加霜。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已经存在恐惧心理,父母千万不要不合时宜的再去火上浇油,增加孩子的挫败感。

有一个小男孩考试没考好怕挨揍,就躲在了墙檐不下来,好在消防员叔叔把他抱了下来,才得已安全着地。

当孩子考试不理想时,最难过的肯定是他自己,孩子本身就胆战心惊,如果父母再严厉的责骂孩子,

孩子更是无所适从。

抱怨于事无补,如何帮助孩子迈过这道坎,帮助孩子重新找回信心,才是对他最有用的帮助。

所以,当孩子存在畏惧心理时,他恐惧的并不是恐惧本身,而是父母的第一反应。

这时批评孩子,是第一大忌,击垮孩子的自信很容易,重建信心却需要更多包容和耐心。

以上4种不分场合,不合时宜的批评,与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一定要谨慎使用。

少批评,多建议,分场合分时机,教育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用。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