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 用音乐歌颂党和祖国

  • 暖手宝宝来啦
楼主回复
  • 阅读:558
  • 回复:0
  • 发表于:2021/6/30 8:39:08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滁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安徽日报讯  吕老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一生坚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劳动人民。他不懈奋斗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6月29日上午,安徽无为,84岁的退休干部王惠舟早早地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当看到熟悉的面孔——吕其明伴着他自己创作的交响乐《红旗颂》步入人民大会堂时,王惠舟激动不已。“吕老是从无为走出去的人民音乐家。上世纪80年代,当我听到他为无为广播创作的‘家乡晨曲’时深受鼓舞,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感悟文章并寄给了他,没想到竟然收到了言辞恳切的回信。从此,我们一直有往来。吕老今天获得‘七一勋章’,我向他致敬!”




今年91岁高龄的吕其明,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70年来,他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焦裕禄》《雷雨》等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创作《红旗颂》《使命》等10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300多首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等歌曲广为传唱,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我10岁参加新四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把我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血性的军人和敢于担当的文艺工作者。”吕其明感言,“回想多年创作生涯,其实只是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践行着我的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全心全意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创作。”

吕其明出生于安徽无为,成长于一个革命家庭。抗战时期,父亲吕惠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曾担任皖江抗日根据地行政公署主任。吕其明从小便受到父亲的巨大影响。1940年,年仅10岁的吕其明被新四军二师“抗敌剧团”吸收为小团员。1945年,吕惠生牺牲。正是这一年,15岁的吕其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部队文工团9年的战斗生活和艺术实践,让吕其明受到极大的锻炼和艺术熏陶。新中国成立1个月后,吕其明脱下深爱的军装,转业到上海电影制片厂,走上了电影作曲的岗位。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1956年,26岁的吕其明应邀为电影《铁道游击队》配乐,一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传遍大江南北。里面用到了许多山东民歌的元素,这归功于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山东度过了几年时光。

1965年,吕其明创作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在“上海之春”舞台初试啼声。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这部中国音乐史上的杰作被无数次演绎。《红旗颂》描绘了开国大典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的情景。吕其明接到创作任务后,乐思、灵感、激情源源而来,眼含热泪,把自己对天安门、对红旗的热血回忆都写了进去,一个星期就写成了《红旗颂》。乐曲响彻云天、气壮山河,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意气风发、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

虽然早就传遍海内外,但吕其明并未放弃对《红旗颂》的打磨。2019年,在作品首演54年后,他才最终定稿——在尾声的配器中加强了国歌的旋律。“我把自己感觉最完整、最完美的《红旗颂》献给祖国。”吕其明说。

每创作一部作品,吕其明都讲求感同身受:为电影《庐山恋》配乐,就走访盛产民歌的江西;为电影《焦裕禄》配乐,就奔赴兰考,研习河南的豫剧、河南的民歌;为纪录片《大庆战歌》作曲,他深入冰天雪地的大庆,与石油工人们同吃同住……

近年来,吕其明依旧笔耕不辍,90岁写出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91岁交出弦乐合奏《祭》。对他来说,这两部作品与《红旗颂》同等分量,是他迎接建党100周年的激情表达。

“在有生之年,我想继续努力,分秒必争地为党、为人民多创作一些作品。”吕其明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全都融进音符里。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