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宗文学堂国学教育(儒家精言妙语选录)四

  • 五帝呓语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实名认证会员
  • 阅读:3832
  • 回复:2
  • 发表于:2017/1/8 21:31:28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滁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在本选录中,由于《论语》的许多内容,已作为“必修课业”要单独学习,所以在此,尽量不做重复选录,堂挂,重点在其它儒学系列。

1,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2,        物极则反,事极则变。《复卦》。

3,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荀子,宥坐》。

4,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运命论》(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李康)。

5,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郑板桥语。

6,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7,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8,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9,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

10,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论衡,状留篇》。这句话后来演变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的谚语。

1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共》

12,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3,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

14,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15,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6,    我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家语,致思》

17,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共》

18,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9,    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

2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2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2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3,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論語,子路》

24,    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問說》清 劉開

25,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孟子,離樓上》

26,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27,    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28,    忠誠盛于內,貴于外,形于四海。《荀子,堯問》

29,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

30,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

31,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

32,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大学》

33,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大学》

34,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大学》

35,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

36,    故君子和而不流。《中庸》

37,    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38,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

3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中庸》

40,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1,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

42,    不诚无物。…..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中庸》

43,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

44,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如此者,灾及其身也。《中庸》

45,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後白:自孔子而始,儒家學派正式創立。其影響之大之深遠,無出其右者。儒家重人性,崇尚規制,是以錘煉氣性而通治世之道。其核心“仁愛德行”,追求高大上,重視現世修為,夢想着以“仁義禮智信”推動社會制度的建立,發展,完善,直至大同。鼓勵積極入世,與佛家的出世,道家的遁世迥然不同。講禮法,重修為,少一份玩樂之心,多一份社會使命感;以中庸為最高境界止於至善。以浩然正氣之英凜存世,它引導人們解決了人生問題————做什麼樣的事。

                         宗文學堂國學教育鄒老師2017,元月。
  
  • 好大的雪啊
  • 发表于:2017/1/9 8:56:42
  • 来自:安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ヾ配角
实名认证会员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7/1/11 15:34:55
  • 来自:安徽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