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回忆】儿时的那些年,我们在滁州“嘣过的爆米花儿”

  • 乌派清口—大头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实名认证会员
  • 阅读:1606
  • 回复:4
  • 发表于:2016/12/29 12:51:04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滁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儿时的那些年,在那个零食匮乏的童年时代,嘣爆米花儿自然是每个滁州人必做的一件事儿,“嘣爆米花儿喽!嘣爆米花儿喽……”儿时,每当听到这种吆喝声,就已经按耐不住自己的那张嘴巴,我们总是会跟父母要几毛钱,用小盆子盛上一些大米、玉米、蚕豆等谷物类的原材料,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冒白烟”的地方。







        嘣爆米花儿的师傅首先把谷物类的原材料从锅口放入,又从兜里掏出一个白色小瓶,拧开瓶盖后取出几粒撒入锅内,这颗粒状的白色物体就是糖精。










        儿时,我们总是要求师傅多放点儿糖精,可那时这玩意儿也是稀缺的,所以师傅就把糖精视如宝贝一样的又收了起来,嘴里还会说道“一点点就好,多了就苦啦!”










        盖上盖子后用小杠杆拧紧加固,再将锅横着架在小火炉上。师傅坐在小板凳上,一手扶着摇柄转动着黑锅,一手不停地转动着风箱。黑锅一会正转一会反转,师傅说这样是为了锅里的谷物能受热均匀。







        师傅的动作非常娴熟,富有节奏感,仿佛他转动的不是眼前的黑锅,而是一段可塑的岁月。这锅上还连着一块爆米花专用气压表,师傅说这表是嘣爆米花儿专用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就意味着爆米花儿可以出锅了。










       嘣爆米花儿的设备如今看来实在是很粗陋,可当时我们却觉得它是那么的神奇!那是一只黑锅,形似被拉长了的葫芦,又像神话故事里的炼丹炉,一端是带有盖子的锅口,另一端是圆形的摇柄。










        大约十分钟左右,师傅用一把小扫帚在锅的外围扫了扫,师傅说这样是清理一下附在锅体上的锅灰。清扫完后,将锅盖的一端塞进一条特制的口袋,锅盖上有一个尖尖的“耳朵”从这个口袋上的一个小孔露出,再将一根铁管套在这“耳朵”上。此时,只见师傅一脚踹下去,“boom~”的一声,爆米花儿就麻溜的进入了这个特制的口袋里。










       盛放爆米花的这个特制的口袋,大概有一米多长,是用尼龙纱布缝制的,袋口连接着一圈厚厚橡胶皮。师傅说这不但能让口袋支撑起来,而且可以避免口袋被炽热的锅烫坏。










        嘣爆米花儿由来已久,最早见于宋朝。那时人们在新春来临之际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们则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测吉测凶大概是根据米粒嘣成爆米花儿的比率来判断,而对于用爆米花儿占卜婚姻大事,那实在不得其解,于是我就斗胆猜测,是不是要一粒一粒地将爆米花数出个数来,单数就是“他不爱我”,而双数就是“他一定很爱我”。










       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随处可见的嘣爆米花儿的场景也越来越少见了。不仅是时代进步了,而是人们更依赖于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智能化的工具......
  
  • 滁州小市民
皖东风云会皖东风云会
  • 发表于:2016/12/29 13:42:46
  • 来自:安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儿时的记忆很难忘却——
天天打卡!天天打卡!
  
  • 要么狠゛要么滚
  • 发表于:2016/12/29 15:17:25
  • 来自:安徽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是的,很难忘记。
  
  • 悲剧了,悲剧了
  • 发表于:2016/12/30 11:05:48
  • 来自:安徽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狗市上有时候还是可以看到的
  
  • 微笑面对
  • 发表于:2016/12/30 22:36:34
  • 来自:安徽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