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105|回复: 0

    四天前的坚决撤离,四天后的化险为夷 ——滁州经开区成功化解一起重大险情

    [复制链接]

    546

    主题

    2

    回帖

    177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72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滁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喻松 通讯员吕玮

    8月25日18时40分,狂风如猛兽般突袭滁州,滁州经开区新安停车场内6间活动板房在11级短时大风中轰然倒塌。然而,令人欣慰的是,由于滁州经开区应急管理局提前4天果断排查撤离违规住人,并构建起高效的快速预警响应机制,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虽造成房屋严重受损,却实现了人员零伤亡,最大限度降低了财产损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平安答卷”。
    8月21日晚,夜色渐浓,经开区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仍穿梭在辖区的各个角落开展巡查。当他们来到新安停车场时,敏锐地发现活动板房存在违规住人情况。安全无小事,工作人员当即下达整改通知,耐心劝导并现场组织4户8人撤离。
    次日,工作人员再次来到现场“回头看”,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谁也未曾想到,这一看似常规的处置,在4天后那场极端天气来临时,成为了守护生命安全的关键之举。
    8月25日18时,滁州市气象台接连发布暴雨橙色、强对流橙色和暴雨红色预警,预警信号如一道道加急令。经开区应急管理局闻令而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短短15分钟内,预警信息便通过应急管理交流群等渠道精准推送,600余家重点单位负责人收到了点对点的通知。新安停车场接到预警后,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切断电源,有序转移电脑等贵重物品与设备,为后续的防灾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掌握了主动。事后,新安停车场负责人李剑光在群里向经开区应急管理局表达了感激之情,“如果不是他们及时巡查发现安全隐患要求我们及时撤离人员,同时再三叮嘱我们要把人员和贵重物品提前转移出来,我们肯定会遭受人员和财产损失。”
    此次成功避险,并非偶然,背后是经开区精心构建的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在发挥支撑作用。这一“四位一体”管理机制,为区域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一是预防排查机制。实行“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模式,重点监控临时建筑、低洼区域等风险点,今年累计排查整治隐患243处,整改率100%。二是预警响应机制。建立分级分类预警处置流程,明确预警网络和处置应对措施。三是应急处置机制。组建企业救援队伍20支,社区救援队伍16支,共计530人,今年各企业单位开展应急演练496场,参与人次4.2万余人。四是宣教培训机制。开展“安全生产大讲堂”等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开展线下培训10场、线上培训班9场,培训街道社区人员、企业安全员1600余人次。
    “以前我对隐患整改要求不理解,总觉得是在添麻烦,现在我真正体会到了,严格管理就是最大的保护。”李剑光由衷地感慨道。如今,在滁州经开区,政企协同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到主动防御的转变。目前,经开区281家企业完成了应急预案编制;191家企业建立了内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累计报告隐患25163条,企业兑现奖励金额104.43万元;87家涉焊企业的451台电气焊机加装了智能芯片,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我们将继续深化‘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的全链条管理,不断提升区域应急管理能力,为辖区群众和企业的安全保驾护航。”滁州经开区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