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胡文峰 通讯员冒家云
“立正!”近日,在南谯区消防救援大队的训词公园里,参加消防夏令营的小学员们挺直腰板,在消防员指导下认真练习站军姿、行军礼、学习防火知识。
作为全省首个开放式消防营区,这里成了“消防安全必修课”的大讲堂。这幕生动的教学场景,正是南谯区消防救援大队打破传统“红门”壁垒、探索“拆墙”开放式营区、推动“全民消防”理念落地的缩影。
公园里的城市记忆
在南谯区,全省唯一的开放式消防营区正重新定义“红门”的意义。传统高墙被两座主题公园取代,32个高清摄像头组成的“电子哨兵”系统与两座主题公园相映成趣,科技与人文的融合让开放式营区既保持亲民本色,又筑牢安全底线。
南谯区消防救援大队里,定格2018年“8·18”抗洪抢险的青铜群雕与6.8米高的“平安卫士”钢铁巨人遥相呼应。前者记录着该大队消防指战员在台风“温比亚”中转移820名群众的壮举,让每一位驻足凝望的市民,都能触摸到逆行者们滚烫的温度与无畏的勇气。后者由两辆退役消防车拆解重组,在焊接火花中获得新生,傍晚便化身为群众纳凉消暑、儿童游乐嬉戏的发光喷泉。
如今,这座没有围墙的消防营区已成为全民消防教育的活课堂:林荫小道旁憨态可掬的消防员雕塑和消防车科普装置吸引着孩童打卡拍照;企业员工在科普教育馆内模拟VR火场逃生;来往居民围坐在尚武亭里畅谈消防安全……公园的每个角落都被赋予功能——既是附近居民休闲放松的“后花园”,更是零距离感知消防、学习安全的沉浸式课堂,安全的种子在轻松氛围中悄然种入心田。
“火焰蓝”走出营区
开放式营区的理念延伸至城市每个角落。“五好志愿者服务分队”的红马甲活跃在街头巷尾,他们为独居老人检查煤气阀门,安装语音播放器,及时做出消防安全提示;在谯梁夜市,宣传小分队通过现场互动、有奖问答等方式向来往群众科普日常生活中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等常识;在辖区沿街门店、“九小”场所,主动上门为群众免费安装独立烟感报警器,传授日常火灾隐患自查、初期火灾扑救和火场自救逃生等消防安全技能;校园里,消防员用实验演示电器短路起火过程,针对各年龄段的消防主题课程已覆盖全区中小学。
南谯区消防救援大队自去年6月创新启动“谯见火焰蓝”主题实践以来,已开展活动近300场,惠及群众15万人次,构建起覆盖“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家庭”的安全教育网络。从独居老人家中到热闹的夜市,从校园课堂到沿街商铺,开放式消防服务让安全知识走出营区,通过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安全防护体系。
构筑全民安全防火墙
“最好的防火墙应该建在群众心里。”南谯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程虎的这句话,生动诠释了南谯区消防工作的转型方向。通过32个高清摄像头构建的“电子哨兵”系统与值班岗哨,实现了数字化时代的“开放不无序”管理新模式。
当营区围墙消失,消防守护呈现出全新内涵:从紧急救援时的专业处置,延伸至日常生活的点滴互动。无论是社区科普时的亲切交流,还是抗洪群雕前的驻足致意,都在诠释着最坚固的安全防线,永远建立在民心相通的基础之上。
夜幕下,“平安卫士”的红色光芒温暖着城市街巷。这支没有围墙的消防队,以开放姿态消解传统的神秘感,换来公众对消防工作的深度认同。当消防安全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浸润街巷,每个人既是安全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这种“全民消防”格局展现了现代城市治理的创新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