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滁州网讯(全媒体记者喻 松 通讯员柏晓凡)日前,在“科技大脑”平台上看到“创新积分贷”信息后,明光市昊昊蜂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昊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申请,凭借企业在省“科技大脑”平台积累的创新积分,很快从徽商银行滁州分行顺利获得了一笔192万元的纯信用贷款,这也是安徽省首笔“创新积分贷”。“真没想到,平时积累的‘创新分’关键时刻这么管用!”吴昊苏感慨道。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着力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不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运用,全市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入库项目中已落地融资项目60个、金额26.92亿元;加快推动“共同成长计划”业务推广覆盖工作,截至8月末,“共同成长计划”签约金额543.2亿元,投贷金额267.92亿元;深入推广贷投批量试点工作,全市各类政府基金已通过贷投批量联动方式为企业投资约61.04亿元,银行同步为企业授信56.83亿元,用信27.15亿元。2025年8月末,滁州市科技贷款余额1177.13亿元,较年初新增135.55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53.21%。
我市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滁州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战略导向,出台《关于加强产业基金招商的若干措施》。今年以来,滁州市新增2家IPO报审企业,其中瑞尔竞达为今年全省首家境内申报企业;新增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截至目前,滁州市共有省级后备资源库企业47家,其中90%以上为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108只产业投资基金、规模879.93元,总投资275个项目、投资额301.5亿元,其中超90%投资智能家电、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我市加大科技重点领域财金协同,推出“科技创新券”补助模式,降低企业创新成本,2025年度安排兑付创新券150万元,撬动企业科技创新资金近千万元,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风险分担和补偿力度,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截至9月末,我市为科技企业提供担保金额42.51亿元,同比增长19.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