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电力海绵”上线 滁州投运区域最大用户侧储能电站 滁州网讯(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实习生周奕菲)7月31日,滁州迎来能源领域重要突破——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37.5MW/75.225MWh用户侧储能电站正式并网投运。这是滁州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用户侧储能项目,将在缓解电网负荷压力、保障夏季电力供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该项目采用“用户侧储能+电网调节”创新运营模式,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电站配置先进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通过智能能量管理系统(EMS)实现精准控制。项目设计每天可完成“两充两放”循环模式,预计年放电量可达4000万kWh。“这个项目的投运,标志着滁州在用户侧储能应用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来安县发改委工作人员表示,“它不仅为企业提供可靠电力保障,更为区域电网调峰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在电网调节方面,电站相当于一个灵活的“电力海绵”,可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储存电能,在高峰时段释放电力。据测算,项目满负荷运行时可削减区域电网峰值负荷约37MW,相当于减少一个中型乡镇的用电负荷。在经济收益方面,该项目通过峰谷差价套利,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创造超过2000万元经济效益。同时,国网来安县供电所为该项目开辟绿色办电通道,仅用2个工作日即完成接入系统方案编制,缩短办电时间。在环保效益上,该项目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相当于种植17万棵树木的环保效果。这与安徽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绿色发展目标高度契合。
当前正值夏季用电高峰期,滁州地区最大用电负荷屡创新高。该项目的及时投运,为区域电力保供提供新支撑。“有了这个储能电站,我们企业的生产用电更加稳定了,再也不用担心限电影响生产。”金禾实业生产负责人表示。国网来安县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专家指出:“用户侧储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电网调节方式。这类项目不仅缓解电网投资压力,更实现源网荷储的协同互动。”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用户侧储能正迎来快速发展期。我市已规划2025年建设用户侧储能项目总规模达到200MW/400MWh。业内人士认为,金禾实业项目的成功投运,为后续项目提供宝贵的经验参考。“我们将继续支持各类储能项目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来安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考虑重点在工业园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用电大户推广用户侧储能应用。”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的投运不仅为滁州地区迎峰度夏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也为安徽省用户侧储能发展树立标杆,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落地,用户侧储能将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