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56|回复: 0

    站稳全省前十 冲刺全国百强 ——凤阳县以“创新之举”答“创新之问”

    [复制链接]

    602

    主题

    2

    回帖

    195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58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30日,安徽省委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提出高屋建瓴的“创新之问”;全省上下凭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启砥砺前行的崭新征程。凤阳县确立“站稳全省前十、冲刺全国百强”崭新坐标,以奋楫争先之姿、树笃行致远之志,吹响奋进新征程的嘹亮号角。
    近年来,凤阳县持续弘扬小岗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探索前行之路;近段时间,全县上下洞察时势、因势利导,紧扣“创新之问”、深谋“创新之举”,精准剖析发展优势与薄弱环节;当下,全县各地各部门顶压前行、埋头苦干,决胜“十四五”、打好“收官战”,全力谱写凤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
    破局之思:势在必行求创新
    传统印象中,凤阳县作为大明王朝的“龙兴之地”、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开拓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近年来,凤阳更是立足“抓小岗带全县”,凭借硅基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展现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非凡姿态,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典范。
    进入新时代,凤阳县锚定“冲刺全省十强”的战略目标,秉持“抓招商、引人才、促发展、保稳定”的工作方针,全县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2017年以来,凤阳县生产总值连跨四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率达到7.5%。经济总量从2017年的186.3亿元、全省排名第35位,跃升至2024年的586.1亿元、全省排名第10位,首次跻身“全省十强”之列。跨越式增长,充分彰显出凤阳县在经济发展上的强劲动力。
    然而,对照更高标准、更加远大的发展目标,凤阳县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仍面临诸多瓶颈与掣肘因素:主导产业面临承压下行的困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略显不足,招商引资的质效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这些问题,已成为横亘在凤阳起势腾飞道路上的制约因素,亟待突破与解决。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发展情势下,凤阳县坚定不移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奋力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更好地破局、起势、添能,为经济社会开辟新的发展支点、拓展新的发展路径、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显然,“创新之问”绝非空洞口号,而是凤阳县在新时代发展征程中必须认真作答、深入思考的必答题。
    实践之举:笃行不怠敢创新
    凤阳县敢于以“站稳全省前十、冲刺全国百强”为奋斗目标,彰显了不甘平庸、勇于进取的决心。这不仅是对自身发展的深刻认知,更是对未来潜力的充分自信。而目标的实现绝非一蹴而就,这需要切实可行的“创新之举”来支撑。
    于是,凤阳县紧扣时代脉搏,聚焦高质量发展核心命题,以加快打造“六个凤阳”为战略抓手,全面系统布局发展路径,精准发力、协同推进,全力答好“创新之问”,奋力书写经济社会发展精彩答卷。
    提振作风、创先争优,夯实“奋进凤阳”创新根基——
    当前,凤阳正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决战决胜120天”攻坚行动,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党政主要领导带头高频外出招商。在完成市级下达任务基础上,力争再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完成省外到位资金80亿元,转化率超60%,在30亿元、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上再有新突破。
    集群发展、产业协同,构筑“实力凤阳”创新磁场——
    培优育强省级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循环经济三大集群,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推动省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循环经济集群融合发展。加快布局低碳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聚力打造未来科技产业园区。全力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努力把活动流量变为消费增量。紧扣绿色食品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目标,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改革赋能、开放共赢,激发“活力凤阳”创新效应——
    坚持抓小岗带全县,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建设、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重大试点。协同推进共建共享,加快交通出行、文化旅游、政务服务等领域“一码服务”,实现更多事项长三角“一网通办”。依托淮河岸线、京沪铁路资源,建设凤阳货运场及货运专用线,加快打造“公铁水”集疏运体系。
    城乡共美、生态宜居,绘就“品质凤阳”创新底色——
    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地上路网、地下管网新建改造,完成东南外环改造提升。统筹推进城市建设与文旅产业发展,加快小岗村5A级景区、明中都4A级景区创建,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从“点线盆景”向“连片风景”跃升。
    民生优享、可感可及,共享“幸福凤阳”创新成果——
    以“绣花功夫”做好“小而美”民生项目,全力办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和县年度10件为民实事。全面落实稳岗就业政策,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持续优化文化服务供给,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治理增效、平安稳定,构建“和谐凤阳”创新环境——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六尺巷工作法”,努力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强化职能监管,关注安全发展重点领域,有效防范和化解发展风险,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创新之问”考验的是勇气与智慧,凤阳县能否以“创新之举”答好这道题,关键在于能否将创新理念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能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突破。只有这样,凤阳县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既定目标,为区域发展树立新标杆。
    赋能之策:改进作风助创新
    当下,凤阳县正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为凤阳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周边地区竞争激烈,不进则退。这种背景下,凤阳县必须以创新为突破口,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
    凤阳县在倾力保障创新机制过程中,强化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打造现代化科技治理新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科技规划政策、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等协同统筹机制,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为创新之路保驾护航。
    为了支撑创新,凤阳县健全企业全周期服务体系,完善“企呼政应、接诉即办”服务闭环,确保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诉求能够高效响应、按期办结。具体工作中,推动企业认定、研发补助、人才激励等政策实现“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让企业轻装前行。
    在创新道路上,凤阳县坚持以过硬作风护航。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创新创造的第一线识别、考察和选拔干部,牢固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用人导向,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放手实干。
    在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凤阳县正传承改革基因、激发创新活力,以创新开路、靠创新破局,加快构建具有凤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不移走好改革驱动、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