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92|回复: 0

    【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法治作笔,绘幸福滁州最美底色 ——我市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综述

    [复制链接]

    224

    主题

    1

    回帖

    73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36
    发表于 前天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见习记者邢 颖

    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
    从“环滁皆山也”到“环滁皆产业”,看见一个“新滁州”,也见证了发展的“滁州速度”。
    以法治之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坚持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持续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为滁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法治化营商环境测评连续2年居全省第一。29项法治建设工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表彰,20项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先后被授予“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连续9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市。天长市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椒县、定远县被评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政府“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被评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头雁领航,依法行政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
    市委、市政府把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贯彻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制定法治滁州建设“出亮点、走在前”重点监测指标,实施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三年行动和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行动。
    坚持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市委市政府成立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复议案件办理周期缩短30%,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行政诉讼败诉率全省最低,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获司法部通报表扬。
    紧盯“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党政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
    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述法率100%。
    在全省率先出台《滁州市领导干部年度述法评价标准和结果运用实施办法(试行)》及2个配套细则,对1049名市管领导干部履行法治建设职责情况进行年度专项测评。
    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开展实地督察,实现县级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全覆盖。建立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创建的工作格局,推动法治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法治赋能,治理向新
    行政执法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
    如何打好法治建设“组合拳”,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聚焦乡村旅游、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养犬管理、机动车停车管理等事关基层治理方方面面,滁州市及时出台地方性法规15部、规章12件,为千头万绪的各项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法治建设为了人民、法治发展依靠人民、法治成果由人民共享。
    出台《关于推进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律师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法律服务市场稽查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村居(社区)公证员试点”被评为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十件大事。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不断生根发芽。我市注重用好法治力量,助力基层矛盾前端化解,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乡镇(街道)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基层法治建设观察点、观察员工作机制获中央依法治国办简报推广。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打造具有滁州特色的“一站式”解纷体系。
    与此同时,我市还深入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打造“1+9+N”法治文化阵地,评选出217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滁州法院司法建议推动物业服务行业源头治理工作经验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服务“亭”好,惠企利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持续擦亮“亭满意”营商服务品牌的过程中,我市坚持将法治延伸到企业“产业链”,打造惠企利民“法治引擎”。
    滁州市对标先进,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50条,开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与长三角先进地区签订法治协同合作协议,建设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工程项目“定制方案、全程包办”服务等一批创新举措在全省推广。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动深入推进,惠企政策在线申报兑现金额超过8亿元,惠及企业2200余家。
    高标准法治监督,营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创新行政执法监管模式,全面推行“无证明城市”建设和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制度,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推行新入经营主体合规引导告知制度,推动“综合查一次”制度与“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综合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制度有机融合。2024年以来,全市减少重复检查932次,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信息超2万条,真正做到“无事不扰”。
    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持续开展“万所联万会”“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活动,建立法律服务进企业“5+N机制”,组织法律服务团走访企业、商会,全市律所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2024年以来,市司法局实地走访企业732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公证联系点356个;研究解决企业生产运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撰写法治体检报告315份,提出法律意见建议1074条。
    滁州中院则出台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十二条举措,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更优法治环境。持续优化知识产权“三合一”审理机制,充分发挥乌衣法庭知识产权案件集中审理优势,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切实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真创新”受到高质量“严保护”。加大与滁州高教科创管理服务中心对接,实质化运行“亭好”司法服务工作站、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推动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一站式”化解平台。打造“皖企通”平台,上线“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服务573项,在线兑付政策服务468个,惠及企业2290家。
    此外,为增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赋能”这一“关键变量”成为助推发展的“最大增量”。
    吸纳6名知识产权类专家为第六届滁州仲裁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专家;10名知识产权类仲裁员,组建知识产权专班;市、县分类组建“人民调解咨询专家库”,成立“八大产业链”助企服务团,满足知识产权等方面法律服务新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